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imal model of filum terminale traction tethered cord syndrome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动物模型,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牵拉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牵拉组用丝线建立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模型,假手术组仅切断终丝但不作牵引.8周后,完成行为学Talov评分、腰骶部MRI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尿动力学指标检查及病理组织分析.结果 术后第8周,牵拉组后肢损伤明显,术后第4周、8周Talov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0.001).术后8周腰骶部MRI结果显示,牵拉组矢状位MRI可见末端终丝受丝线牵引、膀胱异常膨大,轴位MRI可见椎管内脊髓受向下及向背侧方向的机械力;假手术组矢状位、轴位MRI显示,脊髓位于椎管正中,膀胱大小正常.术后第8周,牵拉组波幅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波幅下降幅度超过50%;牵拉组总体潜伏期比假手术组略有延长(P<0.05).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牵拉组的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Z=-3.361,P<0.001),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假手术组(Z=-3.361,P<0.001),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病理学染色显示,终丝对脊髓的牵拉导致神经组织损伤、膀胱上皮细胞变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西兰大白兔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模型,可为探究脊髓拴系的发病机制和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提供参考.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
- 被引0
- 下载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