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抑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诱导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研究
Using sub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macrolides to induce macrolide resistance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vitro
摘要目的 研究次抑菌浓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敏感株耐药的诱导作用,并探讨Mp的耐药机制. 方法 对104株Mp临床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5种常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筛选Mp敏感株;分别用次抑菌浓度的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吉他霉素对Mp敏感株诱导10代后,比较诱导前后Mp株的MIC值,分析耐药诱导情况;PCR扩增诱导前后Mp株耐药决定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BLAST软件对编码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诱导前后耐药决定区基因23S rRNA,核糖体蛋白L4和L22的突变情况. 结果 104株Mp临床株中共分离出11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株,经诱导耐药后有2株存在核糖体蛋白L22 T279C突变;3株存在核糖体蛋白L4突变,其中两株存在C162A、A430G突变,1株存在A209T突变.未检出23S rRNA基因突变. 结论 次抑菌浓度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诱导Mp耐药,其诱导耐药机制可能与核糖体L4及L22基因突变有关.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1
- 被引1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