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
Density Fluctuation of Microfilariae and the Role of Residual Infection Source in Filariasis Transmission after its Interruption
摘要目的 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 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82
- 被引6
- 下载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