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的脱机困难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膈肌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 o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diaphragm func-tion and other prognosis in coma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weaning after brain injury surgery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对脑损伤术后昏迷的脱机困难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膈肌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脑损伤术后昏迷使用有创呼吸机,并产生脱机困难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对照组接受ICU常规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DP治疗,每日2次,每次20mins,连续进行14d.在试验起点(术后上机72-96h内)和试验终点(脱机成功当日,未脱机成功按治疗周期结束后当日算),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参数变化.采用超声观察膈肌厚度(diaphragm thickness,DT)、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及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的变化,并记录其他预后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各数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在呼吸功能方面,除对照组浅快呼吸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脱机成功率提高,两组患者潮气量和浅快呼吸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后潮气量较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组间治疗后的潮气量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浅快呼吸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膈肌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DT、DTF及DE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T变化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DTF和DE在两组之间、组内治疗后均有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01).在预后方面,在试验终点试验组复上机率、死亡率及住院周期均比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DP治疗可以缩短脑损伤术后昏迷脱机困难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参数,同时可提高膈肌功能.但不能减少复上机率、降低死亡率及缩短住院周期.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3
- 被引0
- 下载3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