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状况,为海南地区不育男性患者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男性不育患者1 682例的临床资料.按民族分为少数民族组(367例)和汉族组(1 315例).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精液质量指标(精液量、精液液化时间异常率、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精子异常类型发生率.结果 两组中患者年龄、精液量、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无精子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少数民族组精液液化时间异常率(10.40%)、畸形精子症的发生率(29.70%)均高于汉族组(6.60%、2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组精子浓度66 × 106/mL、精子活动率(49.38±15.8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44.54±15.67)%、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3.86±2.02)%均显著低于汉族组的 73 × 106/mL、(55.16±12.67)%、(48.85±12.73)%和(4.90± 2.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不育男性在精液质量方面存在差异性,少数民族患者的整体精液质量水平低于汉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男性生殖健康教育,以提高其生育水平.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0
- 被引0
- 下载1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