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研究酱香型白酒中吡嗪类物质的体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 A 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 O)、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的含量,进而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 O S)、环氧化酶-2(C O X-2)、血红素氧合酶-1(H O-1)、白细胞介素-1(IL-1)、IL-6、TN F-α的信使核糖核酸(m R N A)的表达及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与生成前列腺素E 2(PG E 2)有关的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2,3,5-三甲基吡嗪(B Q-5)可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 O上升,抑制磷脂酶A 2(PLA 2)及C O X-2活性,下调LPS诱导的iN O S、C O X-2、IL-1、IL-6及TN F-α的m R N A的表达.由此可见,酱香型白酒中含有的吡嗪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B Q-5可减少炎症介质(IL-1、IL-6、TN F-α)的表达,抑制iN O 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N O的产生,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PG E2合成的关键酶而发挥抗炎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
- 被引26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