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和获得性抗逆转录病毒耐药性研究
Pre-treatment and Acquired Antiretroviral Drug Resistanc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in Southwest China
摘要背景 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在中国西南地区HIV感染者PDR和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方法 纳入2021-01-01—2023-06-30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HIV感染者.使用HIV-1 pol序列分析HIV-1基因型和耐药性.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性数据库分析逆转录酶和蛋白酶Sanger序列的主要耐药性突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PDR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1613例HIV感染者参与研究,其中824例初治,789例经治.初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B+C(47.0%),耐药率为18.7%(154/824),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14.9%(123/824),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为1.7%(14/824),蛋白酶抑制剂(PIs)为2.7%(22/824),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为1.9%(16/824).经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RF01-AE(37.4%),耐药率为27.8%(219/789),NNRTIs、NRTIs、PIs和INSTIs的突变率分别为7.7%(61/789)、19.3%(152/789)、2.7%(21/789)和1.1%(9/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传播途径、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间隔时间是HIV感染者P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7% 和27.8%.PDR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途径、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ART间隔时间.因此,为了避免耐药性发生,迫切需要常规基线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足够的病毒载量监测间隔时间.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6
- 被引0
- 下载1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