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评价在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Effects of Programmatic Assessment in Clinical Reasoning Courses in General Practice
摘要背景 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是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的关键,但因其属于无法被直接观察的抽象能力,所以并不适合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评价.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提高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培训效率,丰富医学教育评价.方法 于2022年9—12月,以同济大学医学院38名全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为对象,根据学习与工作经历分为在职组16名与住培组22名.培训课程包含核心、案例、结果3个模块,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实践.定量评价的内容为技能评分表、PBL评分表与案例评分表,主观评价的内容来自多源反馈.结果 两组学员核心和案例模块首次课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模块末次课程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总体学员以及两组学员核心和案例模块首、末次课程的定量评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性质分为肯定性评价与改进性评价,问诊能力、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课程的肯定性评价占比较低,而改进性评价占比较高;医患沟通、病历书写、多病共存、心身疾病、未分化疾病课程的肯定性评价占比较高,而改进性评价占比较低.结论 程序性评价能够丰富全科思维评价体系、促进学员循序建构全科思维,同时也发现了"翻转课堂"是程序性评价的呈现形式.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
- 被引0
- 下载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