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
Clinical grading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分级的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特点及不同危险等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且病史资料完整的1253例KD患儿,依据《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提出的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及病变部位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不同临床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KD患儿急性期冠脉病变发生率为24.3%(304/1253).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进行分类,冠脉正常的Ⅰ级病例949例,占75.7%;Ⅱ级32例,发生率2.6%;Ⅲ级251例,发生率20.0%;Ⅳ级13例,发生率1.0%;Ⅴ级8例,发生率0.6%.(2)累及单支、双支、三支、四支冠状动脉者分别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42.4%、29.3%、16.1%和12.2%;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分支中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分别占43.5%、18.6%、6.8%、3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完全型KD、CRP> 100 mg/L是Ⅱ级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d、不完全型KD、ALB< 30 g/L是发生Ⅲ~Ⅴ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KD冠状动脉病变以Ⅲ级为最多见,占82.6%;Ⅴ级最少见,占2.6%.(2)57.6%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二支或二支以上的冠状动脉.(3)KD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以左冠状动脉主干最常见,其后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4)男性、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d、不完全型KD、ALB< 30 g/L是Ⅲ~Ⅴ级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3
- 被引4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