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晚电位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The study of long-term 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in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对晚电位(VLP)的动态影响.方法 AMI患者38例,于溶栓开始前佩戴数字化Holter记录仪进行24 h的长程晚电位连续监测,然后将病人分设两个亚组:溶栓成功组与溶栓不成功组,比较这两组病人在溶栓前后VLP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找出其与冠脉再通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在溶栓前和溶栓后30 min内,VLP各项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溶栓2~3 h后,再灌注组VLP各参数的数值明显变化,而无再灌注组则无这种变化.结论再灌注在迅速恢复心肌缺血的情况下,于溶栓后早期可显著降低VLP的发生率,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评价冠脉再通的无创检测方法,且纠正了传统认为的VLP只有在心肌纤维瘢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认识.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45
- 被引0
- 下载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