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摘要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40 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采用抛银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在新辅助化疗 48 h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实验组在新辅助化疗 48 h后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情况,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 10%(2/20),低于对照组的 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0.05).实验组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5.31±2.41)、(6.71±1.40)d,均短于对照组的(7.14±2.93)、(10.47±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62±5.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WBC/ANC恢复正常时间(4.26±0.58)d短于对照组的(7.98±1.02)d,WBC/ANC维持正常时间(10.29±2.74)d长于对照组的(6.18±2.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0%低于对照组的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4
- 被引0
- 下载1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