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比较小鼠经直肠给予或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后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模情况,本试验选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WT组)、3%DSS自由饮用组(3%DSS组)和6 g/(kg·bw)DSS直肠给药组[6g/(kg·bw)DSS组],每组10只,连续造模7 d.每天称重计算体重增长率,并进行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第8天解剖小鼠,分离结肠,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肠上皮组织黏蛋白-2(MUC2)的表达并计算组织化学评分(H-score),分离脾脏并称重,计算脾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T组比较,DSS造模组小鼠的体重和结肠上皮组织MUC2的H-score极显著下降(P<0.01);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和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极显著缩短(P<0.01);与3%DSS组比较,6 g/(kg·bw)DSS组小鼠的体重和结肠上皮组织MUC2的H-score显著下降(P<0.05),DAI评分和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病理学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结果表明,小鼠自由饮用3%DSS和直肠给予6 g/(kg·bw)的DSS溶液均可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其中6 g/(kg·bw)DSS造模症状较重、均一性较好且DSS用量较少.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5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