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研究
The virulence of oral Candida from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摘要目的 研究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分离株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方法 采用含漱法收集25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漱口液标本,运用念珠菌分离鉴定方法,了解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的检出及分布情况;并将分离鉴定的念珠菌分别接种在蛋黄培养基、BSA-琼脂培养基及羊血琼脂培养基,检测这些口腔分离株的胞外磷脂酶活性、蛋白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结果 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为38.4%.99株分离鉴定的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67株,近平滑念珠菌16株,热带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5株,光滑念珠菌3株,葡萄牙念珠菌3株.在99株念珠菌中细胞外磷脂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及溶血性,检出率分别为74.7%、87.9%、86.9%.这三种毒力因子在白色念珠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2.5%、100%、98.5%,在非白色念珠菌中分别为37.5%、62.5%、6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67株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中,92.5%的菌株同时产生了蛋白酶和磷脂酶,且半数以上为蛋白酶高活力.在非白色念珠菌中,62.5% (10/16)的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磷脂酶、蛋白酶、溶血性,具有最高的检出率;而5株克柔念珠菌均未产生胞外磷脂酶、蛋白酶、溶血性.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因子比较中,白色念珠菌的磷脂酶活性(PZ =0.74±0.12)、蛋白酶活性(PA =0.37 ±0.33)、溶血指数(HI =0.36±0.10)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PZ =0.92±0.13、PA =0.73 ±0.24、HI =0.65 ±0.29)(P<0.001).结论 细胞外磷脂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溶血性是白色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分离株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70
- 被引5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