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卫生发展援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派遣援外医疗队、援建医疗卫生设施等援助形式。改革开放后,世界格局和国内的经济社会基础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相对简单、分散的卫生援助模式对受援国卫生系统的影响有限;卫生援助管理体制分散,缺乏顶层设计,导致援助效果打折;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体系下,中国的卫生制度模式、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受到限制;与受援国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开展卫生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建议以“新大国观、新义利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以援助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中国卫生发展援助;创新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体式”援助模式;改革卫生援助管理体制,合理界定部门权责,加强信息共享与协调;将卫生发展援助与全球卫生治理结合起来,促进援助外溢效应最大化;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加强引导和监管。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09
- 被引32
- 下载8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