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neonates with PICC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7 例接受PICC置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BSI将其分为非CRBSI组(104 例)和CRBSI组(13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ICC新生儿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CRBSI组的 28.1(26.6,29.7)周、1062(890,1277)g、25.3(18.0,34.3)d相比,CRBSI组的胎龄 26.7(25.3,27.9)周、出生体重 890(785,1025)g更小,PICC留置时间 47.0(40.3,60.8)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男性占比、宫内窘迫发生率、5 min Apgar评分、机械通气占比、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生CRBSI为因变量(非CRBSI=0,CRBSI=1),以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胎龄、出生体重和PICC留置时间)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长是PICC新生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6,P=0.002<0.05).结论 规范导管管理及缩短不必要的PICC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PICC新生儿发生CRBSI的风险,以保障新生儿安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0
- 被引0
- 下载9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