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模式对肉鸡盲肠菌群、短链脂肪酸含量、下丘脑单胺类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饲喂200只7日龄健康817肉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笼养组饲喂于笼养肉鸡笼中,饲养密度为20.4只/m2,地养组饲喂于铺设5~8 cm稻壳作为垫料的地面,饲养密度为10只/m2.试验期42 d.于5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10只肉鸡进行采样并测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2组肉鸡盲肠的优势菌群相同,地养组肉鸡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笼养组(P<0.05);在属水平,阿利斯泰尔菌属为笼养组肉鸡的优势菌属,地养组的优势菌属则为瘤胃菌科的Ruminococcaceae UCG-014属,且相对丰度较笼养组增加(P<0.05),而Ruminiclostridium 5属的相对丰度则降低(P<0.05);2组肉鸡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与笼养组相比,地养组肉鸡盲肠内容物的丙酸含量增加(P<0.05),丁酸含量增加(P<0.01),乙酸无显著差异;2组肉鸡的下丘脑单胺类物质(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相关代谢产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下丘脑5-羟色胺受体和中缝核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蛋白以及合成限速酶的基因表达量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地养组肉鸡下丘脑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量高于笼养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饲养模式影响肉鸡盲肠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同时对下丘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起到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