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后患儿早期视网膜功能的研究
The study of early retinal function i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fan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摘要目的 研究ROP治疗后(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自然消退),患儿早期视网膜功能的差异.方法 将40例(71眼)ROP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视网膜光凝组、玻璃体腔注药组和自然消退组.于矫正月龄6~7月时用手持式视觉电生理检测系统行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其各波段振幅和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激光组、注药组和自然消退组患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中明适应3.0ERGa波和b波振幅与潜伏期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暗适应0.01ERGb波振幅与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光凝组患儿暗适应0.01ERGb波的振幅小于注药组和自然消退组,潜伏期大于玻璃体腔注药组和自然消退组;而玻璃体腔注药组和自然消退组的暗适应0.01ERGb波的振幅与潜伏期振幅无明显差别.结论 经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自然消退的ROP患儿视网膜视锥细胞功能发育没有差别;玻璃体腔注药后ROP患儿视杆细胞功能类似于自然消退ROP患儿,而视网膜光凝对其视杆细胞功能的影响大于玻璃体腔注药和自然消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1
- 被引0
- 下载1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