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东城区2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72名,1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54名,观察并记录体育课过程中学生的面色、呼吸状况、脉搏变化以及体育项目的 时间安排.结果 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基本合理.小学的体育课密度处于适宜范围(30%~40%)的占24.1%,中学占48.6%;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变化基本符合运动生理要求.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男、女生课后10min脉搏均未恢复到安静状态时的脉搏(P值均<0.05).小学男、女生体育课的平均脉搏低于相应要求(125~155次/min)的分别占44.7%和62.5%,中学生低于此范围的在40%左右;80%左右中小学生的脉搏指数在1.2~1.6之间,运动负荷强度偏低.结论 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安排授课内容、体育课密度和强度,以达到体育课运动生理负荷要求.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89
- 被引23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