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男,60岁,发热2个月后出现全身肌肉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咀嚼无力,走路10 min后双下肢无力,蹲下后不能自行站立,伴肌肉发紧及压痛,未给予特殊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于2012年2月12日收入本院神经内科。患者3个月前因发热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早8点口服激素甲泼尼龙12 mg,晚8点4 mg控制体温,体温控制平稳后出院,出院时诊断尚不明确。出院后仍有间断发热。本次入院查体四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减低,全身肌肉萎缩,尤以肢体近端为著。双侧腱反射(2+),右侧Hoffman征(+),双巴氏征(-)。四肢远端浅感觉减退,四肢远端皮温低,双侧腓肠肌压痛。体质量较2个月前下降约5 kg。患者在入院3 d后四肢出现网状青斑,尤以四肢近端为著。辅助检查: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7.8%,超敏 C 反应蛋白64.8 mg/L,肌酸激酶11.0 U/L,白蛋白26.5 g/L。补体C40.136 g/L。抗核抗体阳性,后复查为阴性,风湿免疫系列指标均为阴性,蛋白癌芯片检测未见异常,乙肝病毒及结核杆菌检查均无异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阴性。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肺CT:⑴肺气肿;⑵肺间质性改变;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肌电图示:被检肌未见特征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右腓总神经符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右胫神经符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右侧下降,余被检神经正常范围。左侧肱二头肌肌肉活检:肌肉横切面显示数个边界清晰的肌纤维束, HE染色可见肌束衣内部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部分闭塞,可见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呈袖套样改变,肌束内排列紧密,大小不等,可见萎缩肌纤维,呈圆形和不规则的角形外观(图1),病理诊断为:血管炎伴神经源性损害。综合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报告,最终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给予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环磷酰胺等治疗后,患者四肢远端浅感觉较前好转,体温控制平稳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环磷酰胺,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出院后1年随访,肌肉萎缩明显较前好转,肌力较前有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能自理,经常外出锻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99
- 被引1
- 下载438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