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性监测系统综述
Safety Surveillance for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a Systematic Review
摘要目的 系统梳理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发生的安全性监测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系统检索PubMed(含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与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各数据库建库至 2024 年9月30日公开发表的有关VITT安全性监测的文章.使用定性系统综述方法对文献中报告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描述与分析VITT发生率(包括报告率)与发生风险的研究现状.结果 最终纳入24篇文献,按照安全性监测的研究类型可分为:①基于自发上报系统的被动监测研究(15篇);②基于人群或医疗保健数据库的主动监测研究(9篇).结果显示VITT主要发生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尤其是第1剂次),报告率范围在0.2/100万剂次~19.9/100万剂次,发生率范围在2.11/10万人年~311/10万人年;其他类型COVID-19疫苗的报告数相对较低,但已有研究发现mRNA疫苗可能导致VITT发生风险增加.此外,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乙型肝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脑炎疫苗与甲型肝炎疫苗等8种疫苗也被观察到与VITT发生相关.在纳入文献中,有9项研究报告了VITT诊断标准,主要涉及 5方面内容,包括近期疫苗接种史、血栓形成、并发血小板减少、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专家综合评估意见.结论 VITT是一种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可涉及多种疫苗类型的潜在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特征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4
- 被引0
- 下载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