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Study on the Diagnosi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Uterine Scar Diverticulu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Using 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及其形态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后12个月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产妇96例.其中,诊断为瘢痕憩室的34例纳入瘢痕憩室组,瘢痕愈合良好的62例纳入对照组.以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阴道三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诊断效能,观察瘢痕憩室的结构特点(瘢痕憩室长度、宽度、深度)、瘢痕周围肌层中的血流参数[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流动指数(flow index,FI)、血管流动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高清(HD)流动模式下瘢痕周围血流分布.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瘢痕憩室组月经天数长于对照组,前位子宫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剖宫产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后位子宫的瘢痕憩室长度、宽度和深度均显著大于前位子宫,残留肌层厚度小于前位子宫(P<0.05).与对照组相比,瘢痕憩室组的VI、FI、VFI均显著高(P<0.05).瘢痕周围区域展现出2 cm范围内的血流分布,对照组血流主要集中在0级和Ⅰ级,而瘢痕憩室组则以Ⅱ级和Ⅲ级血流为主,两组血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对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瘢痕憩室的AUC为0.95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6.8%.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够有效显示其形态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高效的诊断工具.

更多
广告
  • 浏览8
  • 下载0
中国医学创新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