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男性,70岁,退休教师,因间歇性右上腹痛3年以“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于2012年4月16日收入住院。1个月前患者曾在当地县医院行B超及CT检查,诊断:(1)胆结石;(2)胰头占位。去某三甲医院行腹部MRCT检查,诊断“胆囊结石”,随来我院行手术治疗。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上腹轻压痛,Murphy氏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2.4%,淋巴细胞43.6%;血沉20mm/h;总胆红素15.2μmol/L,间接胆红素5.8μmol/L,谷丙转氨酶36.7U/L;结核抗体(-);肿瘤免疫标记CA199正常。影像学检查: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胆囊3.6cm×1.2cm,壁厚0.4cm,内部液区消失,见强回声充填,后伴声影,胆总管显示段内经0.7cm,诊断提示:胆囊萎缩,胆囊炎,胆结石;MRCP:胆囊结石,胆总管走行及形态正常。术前诊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2012年4月19日在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被网膜包裹,粘连紧密无法在腹腔镜下分离,中转开腹,开腹后见胆囊与网膜、胃壁粘连致密,仔细分离粘连,见胆囊壁厚,组织较硬,呈皮革状,胆囊内充满结石,术中怀疑胆囊癌,取胆囊组织行快速冰冻切片,排除胆囊癌,怀疑结核。仔细顺肝床用电刀切除胆囊,因胆囊颈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粘连紧密,无法分离,保留部分颈部胆囊壁,行粘膜电灼烧,胆囊管残端缝扎。切除胆囊后见胆囊体积约13.5cm×6cm×3cm,剖开胆囊见内有多个结石,最大者直径约0.9cm,胆囊壁慢性炎性增生性改变,组织脆硬,胆囊颈部可见一灰白色肿物约4cm×3.2cm×2.2cm,切面灰白,实性,质软,呈干酪样,胆囊壁厚(0.3~1.2)cm。术后石蜡切片:胆囊组织内见大量郎罕氏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形成的结核结节,伴干酪样坏死。病理诊断:胆囊结核。术后给予抗结核治疗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正规抗结核治疗并定期复查。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394
- 被引1
- 下载4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