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心脏类器官模型构建研究
Study of Cardiac Organoids Model Construction Based on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摘要采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构建基于类器官的药物心脏毒性体外替代模型.首先筛选了 hiPSC的优化分化代次,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干细胞多能性.将hiPSC分别以不同的细胞密度接种到超低吸附96孔板,加入含有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记录形态变化及搏动特征.收集分化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心脏类器官,采用实时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心脏类器官组成细胞特异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复苏后的hiPSC生长状态良好,边缘清晰且细胞多能性优异.密度为每孔5 000个细胞分化形成的心脏类器官形态最优,培养8~10d可趋于相对稳定,培养18 d内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RT-qPCR结果显示,心肌细胞及其他心脏组成细胞,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特异性基因均有表达.该研究建立的心脏类器官模型,能更真实、更准确地模拟体内心脏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后续在研发早期采用心脏类器官模型对药物进行潜在心脏毒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0
- 被引0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