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CT引导下建立兔VX2椎体肿瘤模型,观察各时期的CT、MRI、PET-CT表现.方法:选取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VX2瘤块分别接种到兔L5椎体内,种植后7、14、21 d行CT、MRI、PET-CT检查,观察种植后影像学表现,评估肿瘤生长情况.结果:CT示种植后7 d仅部分椎体见穿刺损伤;14 d时13.3%(2/15)椎体内可见明显骨质破坏;21 d时73.3%(11/15)可见明显骨质破坏,部分伴成骨性改变.MRI示种植后7 d时86.7%(13/15)椎体内未发现肿瘤信号;14 d时80.0%(12/15)椎体内形成明显信号对比,可显示肿瘤;21 d时部分较大瘤体可突破椎体后缘,可见脊髓受压.PET-CT检查示种植后7 d时80.0%(12/15)椎体内可见小范围明显核素浓聚;14、21 d浓聚区逐渐扩大,程度逐渐加深.14只实验兔建模成功,建模成功率为93.3%.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瘤块建立兔脊柱肿瘤模型,技术成功率高.CT对骨质破坏显示敏感性低;MRI对椎体周围结构显示清楚,可显示脊髓受压和明确肿瘤范围;PET-CT是早期评估种瘤成功最敏感的方法.兔椎体肿瘤模型无论从骨质破坏性质上还是从病程进展上均与人类脊柱转移存在一定相似性,可为脊柱转移瘤临床治疗的随访及评价提供参考.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4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