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冠脉狭窄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血流的关系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gional myocardial contractile function and blood flow in chronic coronary stenoses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冠脉狭窄时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血流(MBF)的关系,以探讨慢性可逆性左室收缩功能低下的发生机制。方法于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近端以安放“水膨胀”式缩窄器的方法,建立13只慢性多支冠脉狭窄犬模型。二维超声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心肌血流量(MBF)。结果术后第7 d LAD和LCX供血区的平均%WT较术前均已降低(P<0.05),但MBF在术后第21 d才出现降低(P<0.05)。术后第7 d 26个(26/50)心肌节段表现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在15对配对的RWMA和非RWMA中,两者的M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BF与%WT间无明显相关(P>0.05)。然而术后第42 d,在13对配对的RWMA和非RWMA中,RWMA的MBF均明显低于非RWMA(P<0.05),且36个RWMA的MBF均与%WT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01)。结论慢性冠脉狭窄时,存活而收缩功能低下的心肌可伴或不伴MBF的降低,表明反复性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均在慢性可逆性左室收缩功能低下的发生中起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97
- 被引4
- 下载2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