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以进行性心脏功能下降及心腔扩大为特征,其致病机制涉及众多细胞信号通路。虽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预后明显改善,但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心脏收缩不同步心力衰竭(DHF),而收缩不同步可显著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种极有希望的DHF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促进急慢性心脏同步收缩,逆转心室重构,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30%患者对CRT 无效。近年利用犬左束支导管射频消融术、心房快速起搏和双心室起搏技术,成功创建 DHF及 CRT 的实验动物模型, CRT心力衰竭相关细胞分子机制获得重要进展。CRT逆转心脏节段性表达差异,下调应激信号,增强β-肾上腺素受体反应性,改善离子通道功能,调节钙信号,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随着CRT 相关细胞分子机制探索,不断揭示出心力衰竭全新信号通路,有望筛选CRT反应者生物标记物,深入探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广告
  • 浏览159
  • 下载8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