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统脂肪肉瘤24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4 cases of liposarcoma in the urogenital system and literature review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脂肪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4例泌尿生殖系统脂肪肉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组织学诊断及预后。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肾或肾周脂肪肉瘤患者15例,男性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11)岁,精索脂肪肉瘤患者9例,平均年龄(64±8)岁。肾或肾周脂肪肉瘤的肿瘤直径为(11±4)cm,平扫CT值21(-7~36)Hu,增强CT值25(40~100)Hu;精索脂肪肉瘤的肿瘤直径(7.2±2.6)cm,平扫CT值20(-75~43)Hu,增强CT值35(-70~89)Hu。15例肾或肾周脂肪肉瘤的病灶均为巨块型,形态不规则,呈高、低混杂密度,1例(6.7%)可见脂肪成分,呈斑片状。9例精索脂肪肉瘤的病灶均为团块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呈中、低混杂密度,3例(33.3%)可见脂肪成分,呈团块状。本组病例中肾或肾周脂肪肉瘤的病理类型中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73.3%),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2例(13.3%),非典型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6.7%),多形脂肪肉瘤1例(6.7%)。精索脂肪肉瘤中非典型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5例(55.6%),去分化脂肪肉瘤4例(44.4%)。各标本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中CDK4(+)占100%(5/5),vimentin(+)占100%(16/16),CD34(+)占70.6%(12/17),SMA(+)占33.3%(6/18),desmin(-)占9/9(100%),S-100(-)占64.7%(11/17)。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DM2基因的扩增占3/4(75.0%)。随访时间7~120个月,平均(47±23)个月,24例泌尿生殖系统脂肪肉瘤患者中10例出现复发,6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其中5例存活,4例患者接受后续治疗(化疗或放疗)。随访期间死亡5例,均死于脂肪肉瘤复发,总平均生存时间为(38±17)个月。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泌尿生殖系统脂肪肉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在脂肪肉瘤的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脂肪肉瘤的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预后主要受其病理亚型的影响。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