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1977年5月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全球性卫生目标.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简称《宣言》)[1]中明确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宣言》曾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虚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明确指出"政府为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初级卫生保健是基于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之上的主要的卫生保健,通过群众个人及家庭的参与,并在本着自力更生精神而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群众及国家能以维持的费用而使之遍及所有人等.它既是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社会及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保健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宣言》还明确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七个方面的要素,包含针对群众的主要卫生问题的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及康复服务的各个方面,还特别提出服务的连贯性和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持,卫生人员组成与培训,以及部门的协作.《宣言》和1981年WHO制订的《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策略》均为联合国所接受并加以推崇.今天我们重温40年前的这份《宣言》,感到它并没有过时,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从全球角度讲,在此之后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从2009年起的新一轮医改中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负责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3].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82
- 被引18
- 下载96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