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外周感染的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peripher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外周感染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选取PICC置管患者59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93例PICC置管患者中61例发生外周感染,发生率为10.29%;占52.46%发生于置管28d以后,检出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主占26.63%,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占16.39%;有19例占31.15%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红肿,伴有分泌物;27例占44.26%血培养阳性;42例占68.85%分泌物培养阳性;36例占59.02%管端培养阳性;年龄>60岁、对PICC知识掌握较差、操作人员无经验、导管留置时间>60 d、使用高渗药物是发生外周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ICC置管之后发生外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可以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其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外周感染,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36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