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研究光质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幼苗环旋运动的影响,分别在暗箱的顶部和侧面固定一台红外检测仪,在垂直生长方向分别设置白、红、蓝、红-蓝光源,对豇豆幼苗生长点运动进行48 h的等间隔(5 min)拍照,读取图片中豇豆幼苗生长点的轨迹坐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暗下,豇豆幼苗生长点的运动分为逆时针螺旋上升(约占1/3)和不规则的摆动上升(约占2/3)两类.螺旋上升持续时间为18.3 h,后转为不规则的摆动上升,环旋一周的时间为(82.7±4.2) min,最大摆幅为2.0 cm,最小摆幅为0.5 cm.白光下为趋向光源摆动上升,摆动幅度由大到小,再变大,最大摆幅为0.6 cm,最小摆幅为0.1 cm.红光下为近直线趋向光源和垂直光源方向摆动两个阶段,近直线趋向光源持续(21.9±1.6)h,垂直光源方向摆动持续(8.8±0.5)h,最大摆幅为3.5 cm,最小摆幅为2.0 cm.蓝光下为“Z”形向光源上升运动,(110.0±5.8) min和(223.5±4.9) min两种周期交替进行.红-蓝光下趋向蓝光运动持续(12.0±3.8)h后,转慢速趋红光运动.不同光质下48 h内豇豆幼苗增长高度由高到低为:红光>黑暗>蓝光>白光>红-蓝光.豇豆幼苗在没有光照下也产生环旋运动,环旋运动不需要光的诱导,但光质改变了幼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光质下豇豆幼苗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总体上都表现为趋光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