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临床上根据患者腹水量、利尿药物治疗的应答反应、肾功能及伴随全身疾病的情况,可以将肝硬化腹水分为普通性腹水和顽固性腹水[1].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晚期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利尿剂拮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统计,肝硬化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为44%~85%[2],随着肝硬化腹水发病率提高、发病年轻化,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医学虽有利尿、输注白蛋白、放腹水、肝移植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远期疗效一般且家庭负担较重[3].近年来,中医精准辨证以及中医外治法被更多地应用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特优势[4,5].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
- 被引0
- 下载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