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泡桐花总黄酮对哮喘的疗效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卵清蛋白致敏诱导小鼠哮喘模型,泡桐花总黄酮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灌胃给药治疗.末次攻击后48 h,吸入乙酰甲胆碱测定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瑞士-吉姆萨染色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E和BALF中细胞因子IL-4、IL-5、IL-13水平,q-PCR检测气道平滑肌相关因子TGF-β1、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HE和AB-PAS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泡桐花总黄酮能显著抑制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数,降低血清IgE和BALF中IL-4、IL-5、IL-13水平及气道阻力.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泡桐花总黄酮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q-PCR结果表明泡桐花总黄酮能下调哮喘小鼠肺组织TGF-β1、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桐花总黄酮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Wnt5a、Wnt7a 、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结论:泡桐花总黄酮可通过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而发挥对哮喘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66
- 被引7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