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靶代谢组学研究痰热腑实证型出血性中风后发生二次出血的生物标志物
Study on the Biomarkers for Secondary Hemorrhage after Hemorrhagic Stroke of Phlegm-Heat and Bowel Excess Pattern Based on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摘要目的:通过非靶代谢组学研究痰热腑实证型出血性中风后发生二次出血的生物标志物,并筛选出具有预测二次出血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为今后临床预测疾病发生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西医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诊断为痰热腑实证型出血性中风患者共60 例,其中仅发生一次出血、发生二次出血患者各30 例;同时招募3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应用QExactive台式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一次脑出血(NCX)、二次出血(NCX+)及健康组(CON)之间血浆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差异物的热图制作、ROC曲线绘制,对代谢谱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筛选出具有预测二次出血潜力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健康组/一次出血组差异代谢物9 种,健康组/二次出血组差异代谢物共22 种,一次出血/二次出血组差异代谢物共11 种.DL-甲羟戊酸、2-叔丁基-4,6-二硝基苯酚、4-庚基苯酚、8-甲基-2(1H)-喹啉酮、5-羟基吲哚-3-乙酸、L-犬尿氨酸、苏氨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7、0.98、0.96、0.97、0.97、0.85.色氨酸代谢通路P值为0.002,Impact值为0.12;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通路P值为0.07,Impact值为0.03.结论:DL-甲羟戊酸、2-叔丁基-4,6-二硝基苯酚、4-庚基苯酚、8-甲基-2(1H)-喹啉酮、5-羟基吲哚-3-乙酸、L-犬尿氨酸、苏氨酸7 种差异代谢物均具有预测痰热腑实证型出血性中风后发生二次出血的潜力.色氨酸代谢为显著差异代谢通路.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