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不同敏感度体质人群针刺镇痛效应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不同敏感度体质人群足三里穴的镇痛效果,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不同体质人群针刺镇痛效应差异的脑网络调制基础。<br>  方法:筛选不同体质受试者40例,分为针刺敏感组与不敏感组。运用3.0T功能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针刺两组受试者足三里穴时的功能成像数据,测定针刺前后两组受试者的体表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s,PPT)。应用配对t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针刺后的镇痛效应和痛阈变化率;采用MATLAB2009A、DPARSF2.3和REST1.8软件计算受试者针刺时的脑功能激活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seed,ROIs),分析其与针刺前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谱,比较两组受试者针刺前后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情况,结合两组受试者针刺镇痛效果和脑功能网络连接结果,分析不同敏感度体质人群针刺镇痛效应差异的脑网络连接调制基础。<br>  结果:<br>  1.体质筛选结果及针刺镇痛效果的比较:针刺时敏感组受试者的针感VAS评分明显高于不敏感组(P<0.01);针刺后敏感组和不敏感组压痛阈改变(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的痛阈变化率大于不敏感组(P<0.01)。<br>  2.针刺足三里穴时,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激活差异的脑区主要为后扣带回、中央前回和角回(P<0.01,Alphasim校正,T>2.74)。<br>  3.以PCC为ROIs,分析其与针刺前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谱:①不敏感组针刺后与针刺前相比与PCC功能连接显著增强的脑区:旁海马回、海马回、岛盖部额下回、眶部额中回、小脑Crus1和小脑Crus2;功能连接显著降低的脑区:内侧和旁扣带回、颞中回和角回。②敏感组针刺后与针刺前相比与PCC功能连接显著增强的脑区:额中回、内侧额上回、颞中回、楔叶、缘上回、楔前叶、补充运动区、小脑Crus2;功能连接显著降低的脑区:左侧角回(P<0.05,T>4.35,cluster>10,非校正)。<br>  结论:<br>  1.针刺不同敏感度体质所得到的针感不同,镇痛效果亦不同,体质是针刺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br>  2.分析脑功能连接所得的脑区结果发现,导致两组受试者镇痛效果显著不同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默认功能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imbic-paralimbic-neocortical network,LPNN)和与疼痛密切相关的“疼痛矩阵”。与PCC功能连接均降低的脑区位于角回,在敏感组中增强而在不敏感组中降低的脑区位于颞中回。上述脑区与PCC之间功能连接的不同可能解释了不同敏感度体质人群针刺镇痛效果的差异性。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