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海地区低等动物生存环境特殊,不同于陆生或深海低等动物,与其共生的肠道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丰富,是新型海洋天然产物的来源之一。以发现结构新颖或活性独特的海洋天然产物为目标,本研究将两株近海地区采集到的海虾肠道共生真菌Paraphaeosphaeriasp.XZD2-1和Penicilliumsp.XZD3-4作为研究对象,对两株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br> 本实验采用了多种常见色谱分离手段和现代波谱解析技术,包括常压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SephadexLH-20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HPLC),以及核磁共振(NMR)、质谱(MS)、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比旋光值(Specific rotation)、电子圆二色谱(ECD)等方法,共纯化鉴定了34个天然产物。从真菌Paraphaeosphaeriasp.XZD2-1的T.G.+盐液体培养基粗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酮哌嗪(1-8)和1个喹啉类化合物(9)。通过培养基优化,从其大米培养基粗提物中分离得到3个Azaphilones类化合物(10, 11, 16),5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2-14, 17, 18),4个吡喃酮类化合物(15, 19-21),倍半萜(22)和麦角甾醇(23),其中化合物10-15是新化合物。从真菌Penicilliumsp.XZD3-4的大米培养基粗提物中分离得2个同系列的萜烯连接的环己烯酮环氧化物(24, 25),杂萜(26),吲哚生物碱(27),苯酰胺衍生物(28),3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29-31),γ-吡喃酮类化合物(32),法呢基环己烯酮(33)和羟苯甲酯衍生物(34)。采用纸片法测试了化合物10-28和33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对4种常见致病菌均无明显抑菌活性。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0-14和16-19对HCT116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终浓度为50μg/mL时,抑制率均在25%以下。<br> 本研究发现的6个新化合物(10-15),化合物10和11为首次从海洋来源的真菌中分离得到Lunatoicacids类衍生物,化合物12-14属于异香豆素类衍生物,化合物15属于α-吡喃酮类衍生物,丰富了海洋来源的天然产物库。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