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竞争性地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干扰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裂解死亡。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产生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普遍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抗生素。ShewanellaoneidensisMR-1因D型β-内酰胺酶BlaA(blaA编码)的产生对β-内酰胺类(如氨苄青霉素等)具有天然抗性。前期研究发现,该菌中blaA基因的表达受氨苄青霉素诱导,同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1a(mrcA编码)缺失后blaA呈组成型高表达。blaA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明显不同于已有的研究,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寻找blaA诱导表达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蛋白,并深入探究其调控机制。<br> 首先,本研究对blaA基因诱导型表达(WT_100)和组成型高表达(mrcA)时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发现了34个共同上调和8个共同下调的基因。在共同上调的基因中,包括编码β-内酰胺酶的blaA、编码(p)ppGpp合成酶的relV、编码分选酶系统的SO2194-96操纵子以及编码双组分系统的SO2192/SO2193和phoP/phoQ等。此外,转录组测序结果还表明,由氨苄青霉素和PBP1a引起的肽聚糖循环失调,影响了铁稳态、物质转运、细胞呼吸和电子传递链等多个代谢途径。<br> 通过基因敲除和回补,发现SO2192和SO2193的缺失使菌株失去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突变株中blaA基因的表达不再受氨苄青霉素诱导,BlaA酶活也不再增强。因此,SO2192/SO2193在blaA基因诱导表达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其分别命名为sbrK和sbrR。其中,sbrK编码组氨酸激酶,sbrR编码反应调节蛋白,两者共同组成双组分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brK的第508位组氨酸(SbrKH508)和SbrR的第52位天冬氨酸(SbrRD52)是保守的磷酸化位点。这些磷酸化位点突变后,氨苄青霉素不能诱导blaA基因的表达,也不能增强BlaA的酶活。<br> 细菌基因RACE扩增和blaA启动子截短实验结果表明,blaA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38bp处,SbrR与blaA的结合位点可能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97bp和150bp之间。LacZ报告系统和氨苄青霉素敏感性实验表明,SbrKR可以进行自调控,组分间的信号传递高度特异,不受其他双组分系统的串扰。SbrR除调控blaA和sbrKR外,还能调控pdsO、creD、relV、phoP、SO3810和SO2725基因的表达。<br> 综上,本研究发现S.oneidensis中双组分系统SbrKR调控blaA的诱导表达。当氨苄青霉素存在时,组氨酸激酶SbrK感知信号,通过保守位点SbrKH508和SbrRD52的磷酸化,完成与反应调节蛋白SbrR间的信号传递,从而调控靶基因blaA的表达,增强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