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髋关节置换因具备良好的临床效果越来越受国内外骨科医生认可。DAA入路是通过直接经肌肉软组织间隙显露髋关节,与传统后侧(posterior approach,PA)入路相比具有更低的脱位率、更小的肌肉损伤、更快术后康复等显著优势。但髋部前路手术常常具有损伤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的风险。LFCN是一种起源于L2,L3的单纯感觉神经,穿出在大腿前侧通常分为2个及2个以上分支。LFCN损伤后虽然不会造成患者术后功能的明显受限,但会造成患者大腿前外侧烧灼感、钝痛、麻木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降低DAA术后LFCN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重要。<br> 目的:运用解剖的方法探讨DAA改良切口、DAA经典切口以及股外侧皮神经解剖关系。再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DAA改良切口与DAA经典切口术后LFCN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功能差异。<br> 方法:选取6具福尔马林尸体,女4具,男2具,运用解剖方法细致追踪LFCN主干以及所有分支在大腿前外侧走形。判断LFCN与DAA经典切口入路和DAA改良切口入路解剖关系,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LFCN与切口最近距离。同时回顾性分析DAA经典切口(2016年-2017年间,男13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8.6岁,BMI平均24.42kg/m2)与DAA切口改良后(2019年-2020年间,男13例,女12例,年龄27-62岁,平均44.6岁,BMI平均24.15kg/m2)DAA术后LFCN损伤发生率和损伤症状恢复变化情况。并运用FJS-12评分评估切口改良前后患者遗忘人工髋关节的程度,从而简单有效评估改良切口前后功能差异。<br> 结果:6具尸体解剖结果中,按照Rudin的LFCN大腿前方LFCN分型,缝匠肌型占3/6(50%),后型占2/6(33.3%),扇形型占1/6(16.7%)。同时我们发现DAA经典切口与LFCN有交叉,存在损伤风险。而DAA改良切口均可避开LFCN主干及所有分支,测量后改良切口与LFCN距离最短为1.2cm,平均2.0±0.40cm。切口改良后LFCN损伤症状发生率由3/25(12%)降低至1/25(4%),出现LFCN损伤的患者中4/4(100%)症状完全缓解。术后1年FJS-12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br> 结论:本研究结合解剖与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DAA改良切口在不影响术后功能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LFCN损伤发生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