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本文旨在对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指导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br> 方法:<br> 针对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二科住院期间诊断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收集一般资料、症状、检验检查、支气管镜下表现等临床资料,分析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br> 结果:<br> 1.39例塑型性支气管炎儿童纳入分析。年龄最小为17个月,最大为12岁,中位数为4岁。男女比例1.05:1。以秋季及春季发病为主。住院时间平均13.5±5.32天。8例患儿存在过敏史。1例患儿入院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br> 2.入院时患儿病程从2天-2个月不等。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他症状体征包括发热(92.3%),喘息(12.8%),发绀(7.7%),吸气性三凹征(17.9%),湿啰音(56.4%);干啰音(15.4%),呼吸音减弱(69.2%)。以上均缺乏特异性。<br> 3.病原上,单一病原感染25例(64.1%),混合病原感染13例(33.3%),无感染证据1例(2.6%)。单一病原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最常见(68%),其余病原包括副流感病毒3型(4%)、肺炎链球菌(4%)等。混合病原感染中,除肺炎支原体外,其他病原包括肺炎衣原体(23.1%)、EB病毒(23.1%)、流感病毒(23.1%)、腺病毒(7.7%)等。<br> 4.肺部影像学:肺CT上,38例(97.4%)患儿提示存在炎症改变,11例(28.2%)伴有肺不张或肺部含气不良,4例(10.3%)伴肺部实变,19例(48.7%)伴胸腔积液,4例(10.3%)提示支气管待排除异物或支气管改变。<br> 5.39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均给予可弯曲支气管镜下清除塑型性管型,取出痰栓呈树枝状。其中1例镜下予以阿替普酶辅助局部溶栓。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中,塑型分布位置以右下叶支气管为主。共17例患儿行塑型物病理检查,其病理分型均考虑为SeearⅠ型塑型。<br> 6、37例患儿经系统治疗后均好转出院,2例转入ICU的患儿死亡。1名特发性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分别于出院后2个月、7个月再次复发,余感染后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无复发案例。<br> 结论:<br> 1、本研究中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分型为SeearⅠ型塑型,病因以呼吸道感染继发为主,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br> 2、可弯曲支气管镜术是诊断及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