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乳腺癌是一类分子水平上高度异质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最普遍诊断的癌症。目前有多种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如激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但仍有近20%的乳腺癌患者死亡,并有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具有抗药性或无反应性。自体肿瘤全细胞疫苗能够诱导个性化、多克隆抗肿瘤免疫反应,并且副作用较小,可以有效克服肿瘤的异质性。但是,整个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较差。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能够诱导肿瘤细胞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危险信号,增强垂死肿瘤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然而只有少数化合物如蒽环类药物可以有效诱导ICD。萘喹喔啉衍生物具有与蒽环类药物相似的结构特点,并且具有显著的光敏细胞毒性和潜在的ICD诱导能力,用于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具备一定的潜力。另外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具有独特的免疫刺激作用,用作疫苗佐剂能够进一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种萘喹喔啉衍生物:胸苷-萘喹喔啉(Naphthyl quinoxaline thymidine conjugate,dT-NAP)和甲基哌嗪-萘喹喔啉(Naphthyl quinoxaline methylpiperazine conjugate,Pip-NAP),探讨了其联合CpG ODN在自体乳腺癌全细胞疫苗中的应用潜力。<br>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br> (1)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活细胞和死细胞荧光染色以及细胞凋亡检测考察了dT-NAP和Pip-NAP的细胞毒性。发现350nM的dT-NAP或Pip-NAP处理肿瘤细胞5h后经2mW/cm2UVA照射20min能够有效致死肿瘤细胞,并且细胞在2h后基本达到100%的死亡率。研究还发现经dT-NAP或Pip-NAP联合UVA处理后,肿瘤细胞在5min内迅速产生大量活性氧,显著优于米托蒽醌。<br> (2)成功提取了来源于原位乳腺癌的tumor-4T1,通过对ATP和钙网蛋白的检测发现,经dT-NAP或Pip-NAP联合UVA处理后,tumor-4T1在2h后释放出大量的ATP,以及细胞中钙网蛋白的显著分布。随后用dT-NAP或Pip-NAP联合UVA制备得到了自体乳腺癌全细胞疫苗制剂,其单独或联合CpG ODN能够在体外刺激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说明dT-NAP和Pip-NAP均可以通过诱导ICD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而应用于疫苗制备。<br> (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基于dT-NAP或Pip-NAP联合UVA制备的自体乳腺癌疫苗通过预防接种只能微弱减缓肿瘤的生长,作为治疗性疫苗联合CpG ODN也没有有效控制肿瘤生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疫苗制备方法和疫苗注射方式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其中疫苗通过尾静脉方式注射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疫苗方案以提高其抗肿瘤免疫活性。<br> 本文为萘喹喔啉衍生物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个性化疫苗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