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癌发病率高,是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并且预后较差,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0%。目前临床上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时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治疗有效性仍有待提高。希望可以发现胃癌中新的分子靶点,以求改善胃癌的临床治疗。<br> RNF43属于环指蛋白家族,具有环状的泛素连接酶结构域和跨膜区,属于跨膜的E3泛素连接酶。研究发现RNF43在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普遍升高。现有研究表明RNF43可以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受体蛋白Frizzled结合,泛素化卷曲受体蛋白并诱导该蛋白降解,进而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抑癌作用。<br> 目前认为RNF4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RNF43是否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他信号通路的调节、RNF43作为E3泛素连接酶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以及RNF43在胃癌细胞中发挥的具体分子机制仍有待探讨。<br> 研究目的:<br>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挖掘RNF43调控的新靶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讨论。<br> 研究方法及结果:<br> 1.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RNF43能够分别与PD-L1和PTEN发生相互作用;在胃癌细胞中过表达RNF43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发现RNF43能够抑制细胞内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发现RNF43过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内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br> 2.泛素化实验发现RNF43可以靶向胃癌细胞中的PD-L1进行泛素化修饰并且主要通过K48的方式使其蛋白降解;同时RNF43可以通过K63途径对PTEN进行泛素化修饰,增加细胞内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br> 3.T细胞杀伤实验发现当胃癌细胞中RNF43高表达后,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而RNF43与PD-L1同时高表达后,相比较于高表达RNF43实验组,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减弱。<br> 4.流式细胞仪、CCK8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发现RNF43高表达后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弱。加入PTEN抑制剂后,肿瘤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增强。<br> 研究结论:<br> 本实验发现RNF43在胃癌细胞中作用的新靶点PD-L1和PTEN。RNF43可以通过K48位点的泛素化修饰影响PD-L1在胃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杀伤实验说明RNF43可以通过调控胃癌细胞PD-L1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加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研究同样发现胃癌细胞中RNF43对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RNF43可以通过K63途径对PTEN进行泛素化修饰,增强PTEN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并加速胃癌细胞的凋亡。<br> 综上所述,本实验为探索胃癌新的作用靶点及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方向,为胃癌的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帮助。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