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观察温通解凝汤对风寒湿痹型肩袖撕裂患者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早期的疼痛、肩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为肩袖撕裂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br> 方法:<br> 于2021年01月-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6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温通解凝汤,共2周。分别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6、12周的VAS评分(静息相、活动相)、Constant-Murley综合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ROM)值、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用药不良反应。统计数据经过收集,使用统计软件IBMSPSSStatistics23.0进行分析。<br> 结果:<br> 1.治疗前评价: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侧、手术时间、病程、VAS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值、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 2.VA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静息相和活动相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2、6、12周的试验组在静息相和活动相时间段的疼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br> 3.Constant-Murley综合评分(CMS):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的试验组肩关节功能较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6、12周的试验组肩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br> 4.肩关节活动度(ROM)值: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2、6、12周的试验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r> 5.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r> 6.中医证候疗效分析: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br> 结论:<br> 对于风寒湿痹型肩袖撕裂的患者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口服温通解凝汤能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为肩袖撕裂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