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系统构建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体系,形成贯穿理论、临床、教学的人文思想观;从张珍玉理论主张、临证实践、教书风格等方面入手,挖掘其中医理论具象背后的内涵,还原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br> 方法: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文献内容包括:相关以人为本文献资料,著作(涵盖中西方哲学、历史及中医哲学、医德、以人为本等),张珍玉自著,后学总结性著述,后学编写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其筛选、归纳、提炼、总结,最终完成《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研究》一文的撰写。<br> 结果:明确了张珍玉以人为本的内涵实质,厘清了张珍玉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探究了张珍玉以人为本的启示意义,构建了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框架体系。<br> 结论:以人为本思想自古有之,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亦贯穿于中医学之内,成为其方法论之一。对于张珍玉而言,他因其生长环境、学医历程的自身经历,因而在书本之中、见识之外亦受以人为本思想之引导。因此,纵观张珍玉的医学生涯,他提出了诸多医学主张、践行了诸多临床实践、培养了众多中医人才。但是在这些显性理论、实践、育人的背后,一以贯之的即是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在这个内在思维的指引下,他将理论、临床、育人一以统之,构建起张珍玉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及学术内涵。<br> 1、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溯源<br> 这一部分,作为本文的第一部分,直接奠定了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体系的基调,以人为本的意蕴及实质也因此而展开:<br> (1)传统文化奠定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基调<br>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自古有之,它由“人”、“本”展开,进而发展为以人为本思想。是故,其以思维方式贯穿于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然以人为本思想多散见于各家的论著之中,其中却也蕴含三层深意——一为以人为贵的价值取向,一为以仁为本的爱人思维,一为以人为重的实践行为,它们相互递进、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架起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期间,人、本实质为何?谁以人为本?人以谁为本?人以人的什么为本?也当成为关注、明确的议题。<br> 其次,张珍玉与传统文化渊源颇深。究其原因,一为从小受教于私塾学习,故四书五经、古典文化的思维认知及思维方式便深刻烙印于其脑海之中。及至后来,对于儒家思想极为尊崇,而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思想与儒家仁爱密不可分,是故,儒家思想的熏陶促使其萌生尊人、爱人之思,进而深入中医之中,业医施仁术,倡“精诚”、“仁义”,并以此为基,建立起自身的以人为本思想框架体系。<br> (2)中医学决定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最终走向<br> 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成形,除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外,与中医学关系最为密切,正是在中医学的影响感召下,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丰满、完善。<br> 首先,中医学源自传统文化。是故,传统文化之中的以人为本意蕴也被中医学一以继之。在此基础上,相较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之思,以人为贵的价值取向继续向医学贵生的内涵深化,以仁为本的仁爱思维发展成为医者爱人的医德伦理,以人为重的实践行为过渡为济世救人的实践诊疗、因材施教。三者互通有无,层层递进,从静态思维不断向动态实践进发。继而,以人为本的模式状态变现为医生以人为本,在此前提下,医者以人为本,以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趋势为本,以人类生生不息的内在需求为根,以病人的疾病本质为基。<br> 其次,中医是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活的灵魂。张老在学医过程之中,不仅于医家典籍之中汲取大量的医理方术,书中尊生贵人、人本爱人的论述及主张,亦被其不断吸收接纳。是故,以人为本的贵人取向、以仁为本的爱人情怀、以人为重的医理实践便在不知不觉间成长起来,成为其自身以人为本思想的主体内容。加之后期自身教学育人的经历,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体系彻底成形。<br> 总之,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成形与构建与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及中医学的以人为本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此二者的合力作用下,共促其发生、发展乃至兴盛。<br> 2、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br> 此部分为本篇论文的第二部分。张珍玉以人为本的思想成形受其传统文化及中医学影响颇深,张老在继承二者实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验之临床,深化其内容,完善其实质,发展其自我,终创符合自身的独特的人本之思。<br> (1)张珍玉以人为本医学思想研究<br> 医学领域,继续延三条主线依次展开。<br> 其一,受传统文化及中医学的感召,于生命层面萌生出生命至重的人贵价值取向。这种生命至重、贵于千金、敬重生命取向的建立,奠定了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根基,时刻将人作为医学的中心、医生的核心。从而,仁者爱人及医者实践的思维及活动方可展开,方能践行。<br> 其二,在其生命至重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仁本之心油然而生。这不仅是人自觉自发的原始情感,亦是在后天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道德情操。于此,张珍玉以人为本的爱人思维从精研医理、践行新知,普同一等、博爱仁善,重义轻利、心怀苍生三个维度展开,不断显示其仁心仁义仁本之旨。<br> 其三,思维指导实践,思维的产生与提出即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期满足自身,造福人类,否则,思想空泛,思想无根,以人为本思想亦是如此。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第三层内容,即体现为其实践的能动的济世救人。于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得以呈现,以人为本的践行得以展开。在此之中,以人为本的临床实践具体表现为——脾胃为本、顾护人体,肝为病贼、诸病皆调,顺性脏腑、准确施治,治病求本、因人制宜,用药谨慎、顺势而为。这些主张的提出,以人生命常态为根基,以人需求为前提,以人自身阴阳脏腑特性、气血津液顺性为根本,从而疾病不复,康健自如。<br> 三层内容层层递进,逐步从静态的思维之中向动态的实践之中不断演进,进而将以人为本推向高潮。<br> (2)张珍玉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研究<br> 在教育领域当中,因其老师身份的多重,是故他所面对的学生亦是不同。当其面对本科生时,为其讲授相应的基础内容、编撰最为适宜的课本教材、告知其步入中医之门的入门法径,即是张老尊人、爱人的以人为本表现。当其面对硕博研究生时,对其要求严格,促其背诵经典,教其读书方法,让其临床实践,即是最好的培育方式。然在此之中,每个人的成长路径、生活环境、喜恶擅长皆不相同,因此在其共性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的基础上,则当因材施教,使学生们均能发觉自身潜能,发展各自喜好,不断于理论、临床、科研等各科层面发光发热,献身医学。<br> 总之,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其医学、教育的全部过程。在此之中,无论内容怎样变换,万变不离其宗,皆围绕以人为贵的价值取向,以仁为本的爱人思维,以人为重的实践行为展开。人为其中心,人为其重心、人为其核心,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皆为人本,皆为人重。<br> 3、张珍玉以人为本思想的启示及意义<br> 通过学习、体悟张珍玉的人本之思,无论是对医院医生,亦或院校学生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们需制定措施,设立制度,开展讲学,强化自身,精勤不倦,锻炼临床,旨在建立尊生贵人、人命至重的价值取向,培育仁者爱人、仁心为重的爱人思维,强化以人为本、实践为重的实践行为。从而尊生贵人,感怀生命;医者仁心,心怀苍生;济世救人,誓为大医。<br> 综上,张珍玉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指,在张珍玉的一生当中,在其医学学术体系之内,始终崇尚人的生命及存在,尊重人的地位及价值,把人置于核心地位、中心环节、首要唯一。始终以己仁爱之心爱护人类、关切人身、维护人命、寻求人需,将仁者爱人的思维贯穿全程。始终将人作为实践的目标及目的,所有践行的实施均围绕人体生命及人心渴求而展开,人为根本,人为关键,人为治病求本的最终归宿,人为中医教育的最佳典范。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