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伤寒论》灸法运用研究

摘要目的:明确《伤寒论》灸法适用病症、施灸部位、操作方法、灸药并用、禁忌症等方面的特点,厘清后世灸法发展脉络,探讨分析由急救法转变为保健疗法的内在原因,为临床更好地以六经辨证指导运用灸法提供依据。<br>  方法:①文献研究,厘清历代灸法发展脉络;②理论分析,以《伤寒论》灸法相关原文为据,总结《伤寒论》灸法运用的特点;③数据分析,通过与《肘后备急方》《备急灸法》《伤寒论新注》中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灸法形成发展脉络,佐证《伤寒论》灸法运用的特点。<br>  结果:①灸法是《伤寒论》中实际应用最多的火法,用于少阴病、厥阴病,涉及阳虚奔豚、少阴阳虚身痛、脏厥、少阴下利、厥逆等急危重症,可与药物治疗配合应用。②《伤寒论》中脏厥的施灸穴位只定经不定穴,临证当根据病在少阴或是厥阴,属轻症或是危重症的不同灵活取穴。厥阴脏厥轻症,可取章门穴;厥阴脏厥危重症时,当根据四时脉法的不同,分别选取足厥阴经五腧穴中的穴位,少阴脏厥危重症当根据四时脉法的不同,分别选取足少阴经五腧穴中的穴位;③东晋《肘后备急方》记录的灸法内容较多,书中灸法的适用病症主要为急危重症,涉及内科、外科、男科、儿科,对施灸量效关系、操作方法等皆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强调具体的施灸壮数、操作步骤和部位,引入间接灸。宋代《备急灸法》在急危重症治疗、操作方法、施灸灸量方面对灸法有进一步的发展,针对初起呈现热象者及易猝死的危症,强调不可忽略灸法作用,宜早用灸法、灸药并用。在操作上注重灸前温通卫阳,明确施灸壮数,对21种病症皆注明施灸壮数,且对艾炷大小有所要求。民国时期的《伤寒论新注》为38处《伤寒论》原文补充了灸法,适用病症为误治伤阳的太阳病和阳明病变证、少阴病、厥阴病,主要在督脉、足阳明胃经、任脉等经脉取穴,对应的灸方用药中炙甘草、生姜、干姜、桂枝、附子等药物出现频次较高。<br>  结论:灸法在《伤寒论》成书前后的东汉末年时期是临床应用较多、技术手段相对比较成熟的外治法,主要应用于少阴病、厥阴病中的急危重症,仍存在取穴部位定经不定穴、灸量不明确等问题,临床上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火逆变证。后世灸法在施灸部位、操作方法、量效关系等方面皆有发展完善,其适用病症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步发展出保健灸法。在六经辨证体系下补充完善灸药并用法,有利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