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刘家峡水库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br> 1.各样点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总磷和氨氮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总氮低于Ⅴ类水质标准。<br> 2.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从门和属两个水平分析了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真核浮游生物18门289属;门水平上,纤毛门、隐藻门和绿藻门相对丰度最高,为所有样点的优势类群,演替规律为由绿藻门和硅藻门向纤毛门和隐藻门的序列演替;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为隐藻门隐藻属,其次为绿藻门麦可属、纤毛门砂壳虫属和隐藻门全沟藻属。<br> 3.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在黄河入口最大,在洮河河口最小;Alpha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酸碱度和透明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hao1指数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氮和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ACE指数与叶绿素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br> 4.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时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不显著。<br> 5.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酸碱度和叶绿素a是影响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br> 6.利用光学显微镜共鉴定到浮游生物8门41属,包括浮游动物3门18属,浮游植物5门23属。其中,86%的门级类群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br> 本研究工作及其结果较系统地了解了刘家峡水库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现状,同时为水库水质监测、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积累了基础资料。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