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辅助早期识别该病并及时规范治疗,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br> 方法<br> 通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电子病历及病案查询系统,获得在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设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组(MPP合并胸腔积液组),选取同时期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无胸腔积液组(MPP无胸腔积液组),详细记录各住院患儿病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季节、既往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肺部及肺外表现、实验室等与疾病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冷凝集试验、痰培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PCT、胸片、胸部CT、胸腔B超及纤支镜肺泡灌洗液等数据,并记录患儿入院前外院或本院门诊及入院后药物治疗等情况,并查阅我院随访资料和信息记录患儿出院后的恢复及诊疗情况。对于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将两组间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肺炎支原体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预测指标,然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找出各指标诊断价值最大的cutoff值,重点分析MPP发生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并为早期识别和合理规范化治疗提供来源于临床的客观证据。<br> 结果<br> 1.一般特点<br> 研究期间MPP无胸腔积液组100例中,男53例,女47例,男女比1.13:1,中位年龄4.5岁(范围1-14岁),MPP合并胸腔积液组100例中,男63例,女37例,男女比1.7:1,中位年龄6.0岁(范围1-14岁)。与MPP无胸腔积液组相比,MPP合并胸腔积液组的患病年龄偏大;男女性别及年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r> 2.临床特点<br> 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住院时间中位数7.0(日),总发热时间中位数9.0(日),MPP无胸腔积液组患儿住院时间中位数5.0(日),总发热时间中位数7.0(日);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总发热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较MPP无胸腔积液组长,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发病总体在一年四季中秋季与其余三季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br> 3.实验室检验结果<br> MPP合并胸腔积液组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数值、IgM值高于MPP无胸腔积液组,IgA低于MPP无胸腔积液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PCT值、IgG水平及冷凝集试验阳性比例比较,经Mann-WhitneyU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br> 4.影像检查结果<br> MPP合并胸腔积液组影像学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40例,右侧胸腔积液48例,双侧12例。B超示少量胸腔积液81例(81%);中等量胸腔积液15例(15%);大量胸腔积液4例(4%)。通过胸片、胸部CT和/或B超验证100例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肺部病变部位及其胸腔积液发生部位,统计两者病变部位重合率达92%。<br> 5.纤支镜检查结果<br> 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4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高于MPP无胸腔积液组(36例),且通过纤支镜检查显示13例患儿存在支气管粘膜粘液栓形成,比例高于MPP无胸腔积液组(4例)。<br> 6.门诊及入院后药物治疗情况<br> MPP无胸腔积液组与MPP合并胸腔积液组中门诊用药比较发现,联合用药(大环内酯类联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单纯使用大环内酯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后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静脉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球方面使用率相较于MPP无胸腔积液组患儿明显偏高。<br> 7.查阅随访及预后资料信息<br> 随访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100例,92%共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3个疗程,8%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个疗程;随访MPP无胸腔积液组患儿100例,67%共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3个疗程,33%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个疗程,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两组均未发现遗留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br> 8.多因素分析<br>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发病季节、总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gA、IgM及门诊用药)对MPP合并胸腔积液影响较大,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gM升高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4,2.793,3.740,3.739,P<0.05);秋季及IgA升高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关系为负相关(OR=0.225,0.281,P<0.05)。把总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gM及IgA,5个计数资料经取ROC曲线分预测是否合并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当总发热时间≥6.5天,中性粒细胞比例≥60.5%,CRP≥20.35mg/L,IgM≥147mg/dl,IgA<148mg/dl时,提示MPP可能合并胸腔积液风险增加。<br> 结论<br> 1.与MPP无胸腔积液组患儿比较,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的患病年龄偏大,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总体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br> 2.MPP合并胸腔积液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CRP、IgM水平有显著升高,而IgA水平降低。<br> 3.MPP合并胸腔积液量以少量积液为主,患儿肺部病变部位及其胸腔积液发生部位,两者病变部位的重合率达92%,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发生胸腔积液,多为肺炎旁胸腔积液。<br> 4.MPP患儿在疾病早期是否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合并胸腔积液无明显相关。<br> 5.ROC曲线分析得出:当MPP患儿出现总发热时间≥6.5天,中性粒细胞比例≥60.5%,CRP≥20.35mg/L,IgM≥147mg/dl,IgA<148mg/dl时,应注意合并胸腔积液发生的可能。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63
- 被引0
- 下载27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