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在纵向时点上的因果关系及关联特征,为探寻预防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心血管等疾病的关键靶点提供依据。<br> 方法:基于2010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市市某三甲医院健康成人的体检数据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库导入SPSS、M-plus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截距的交叉滞后模型(the random intercept cross-lagged panel model,RI-CLPM)探究男女性的BMI、FPG与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因果关系。利用BMI、FPG与血脂指标的纵向因果关联结论,分别构建纵向中介模型,多水平模型探究指标间的关联特征。<br> 结果:1.最终基线共有5474名参与者纳入分析,男性1869人(34.1%),女性3605(65.9%),随访次数为2-4次,随访年数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M(P25,P75)为4(2,4)。<br> 2.BMI与血脂指标的RI-CLPM模型,在4个间隔时间均为1年双向路径中,BMI→HDL-C路径方向,男女均有3个时段路径系数显著(P<0.05),且路径系数β<0。BMI→TG方向,女性在2个时段、男性在3个时段的路径系数显著(P<0.05),且路径系数β>0。然而HDL-C→BMI或TG→BMI路径,男女都仅在某一个时段路径系数显著(P<0.05)。BMI与TC、LDL-C的双向路径系数绝大部分不显著(P>0.05)。<br> 3.血脂指标与FPG的RI-CLPM模型,在4个间隔时间均为1年双向路径中,FPG→TG路径方向,男女都仅在1个时段的路径系数显著(P<0.05),各性别在其它时段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PG路径方向,各性别在4个间隔时间为1年的路径中,女性在3个时段的路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路径系数β>0。男性在2个时段的路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路径系数β>0。FPG与TC、LDL-C、HDL-C的双向路径系数绝大部分不显著(P>0.05)。<br> 4.纵向中介模型,女性TG在BMI与FPG关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1%(P<0.05),而男性这种效应不显著(P>0.05)。<br> 5.多水平模型,各性别TG、FPG大小随年龄变化系数β10>0,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随年龄变化系数β10<0(P<0.05)。TG、FPG、HDL-C模型初始状态(β00)或增加长斜率(β10)与自变量回归系数(β20)正相关且P<0.01。<br> 6.女性TG因变量模型中,时间(TIME)与BMI的交互项β30>0(P<0.01),HDL-C因变量模型中,时间(TIME)与BMI交互项β30<0(P<0.001),男性各交互项均不显著(P>0.05)。<br> 结论:1.在时间间隔为1年内,BMI与TG、HDL-C存在单向因果关联,BMI升高可预测TG升高和HDL-C下降,与TC、LDL-C无因果关联;TG与FPG存在单向因果关联,TG增加可预测FPG的升高,TC、HDL-C、LDL-C与FPG无因果关联。<br> 2.女性TG在BMI增加导致FPG增加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男性这种作用不显著,提示在预防血糖异常时,女性控制体重同时也要控制血脂。<br> 3.TG、FPG随年龄具有增长趋势,HDL-C具有降低趋势,提示老年人注重血脂指标或者血糖指标异常;在TG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或指标变化较快者中,体重对TG、HDL-C影响较大,更应该控制体重来预防TG、HDL-C异常。<br> 4.女性BMI对TG的正向影响与对HDL-C的负向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男性这种变化不显著,提示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应该早期控制体重来预防血脂异常。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