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本课题旨在研究卵泡输出率(Follicularoutputrate,FORT)、卵泡敏感指数(Follicularsensitivityindex,FSI)等相关指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VF/ICSI)中评估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及预测助孕结局的应用价值。<br> 方法<br>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9年01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进行IVF/ICSI的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共88位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后依据指标基础窦卵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FORT、FSI分别将患者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资料、促排卵资料及临床妊娠结局;评价FORT及FSI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并对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br> 结果<br> 1.在88位患者中,临床妊娠人数54人,未妊娠34人,临床妊娠率为61.37(54/88)。妊娠组2PN受精数及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FORT及FSI均无明显差异。<br> 2.将患者以AFC25为界限分为两组,发现随着AFC的升高,获卵数、2PN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正常组与超重组患者相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不孕年限增加,获卵数降低,P<0.05;FORT、FSI、2PN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 3.将患者依据FORT指标分为低、中、高三组,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等无明显差异。随着FORT的升高,成熟卵泡数逐渐升高,P<0.05。2PN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在中FORT组最高,提示在PCOS患者,中等水平FORT患者具有较好的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将FSI分三组,随着FSI的升高,PFC、获卵数、FORT、2PN受精数均逐渐升高。<br> 4.分别将FORT、FSI与年龄、AFC、BMI等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FORT、FSI与年龄、AFC均无明显相关性,与获卵数、2PN受精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FORT与FSI存在正相关关系。<br> 结论<br> 1.FORT、FSI可独立于年龄、AFC,评估PCOS患者卵巢反应性及预测妊娠结局;<br> 2.中等FORT值及高FSI值的PCOS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br> 3.FORT与FSI可联合评估卵巢反应性及预测妊娠结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