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下颌舌侧管及其开口舌侧孔的相关解剖特点,为相关临床手术提供数据参考。<br> 方法选取680例2017年01月~2022年12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影像库中的患者,观察下颌骨的锥形束CT影像,其中未成年组(6~17岁)、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各170例,每组男女各85例。观察记录每个人下颌舌侧孔的数量、分布位置、直径、与舌侧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以及下颌舌侧管清晰度、走行止点,与切牙管、颏孔的交通关系。分析未成年、青年、中年、老年人四组中下颌舌侧孔的总体解剖特点,观察总结下颌舌侧管的走行,比较正中及侧方舌侧管的解剖特点,分析颏孔前区该解剖结构的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下颌舌侧孔及舌侧管各方面解剖特点。<br> 结果在680例患者中共检出下颌舌侧孔1562个,总体检出率为94.12%,在未成年组、老年组中共有40人未检出下颌舌侧孔,青年、中年两组均可检出下颌舌侧孔。下颌舌侧孔检出位置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在前牙区中大多数位于正中联合处。正中联合处颏棘上孔明显大于颏棘间孔、颏棘下孔,未成年组正中舌侧孔直径明显小于成年三组。未成年组有31人未检出下颌舌侧管,单个下颌骨检出下颌舌侧管数量为0~3个,开口平均直径为(0.64±0.20)mm。青年组均检出下颌舌侧管,最多者有6个,开口平均直径为(0.82±0.26)mm。中年组也均检出有下颌舌侧管,最多者有5个,开口平均直径为(0.78±0.24)mm。老年组有9人未检出下颌舌侧管,单个下颌骨检出下颌舌侧管数量为0~5个,开口平均直径为(0.68±0.25)mm。未成年、青年、中年、老年四组检出下颌舌侧管的数量存在差异性(P<0.05),四组下颌舌侧孔的直径大小有差异性(P<0.05),四组的下颌舌侧孔至舌侧牙槽嵴顶的距离H有差异性(P<0.05)。部分下颌舌侧管可与切牙管、颏孔相交通。不同性别下颌舌侧孔的直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男性中下颌舌侧孔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大于女性。<br> 结论下颌舌侧孔及舌侧管检出率高、分布位置广,其中前牙区检出率最高,前磨牙区次之,磨牙区检出率最低。青年人的下颌舌侧孔数量最多、直径较大、舌侧管管壁清晰,老年人部分舌侧孔会发生钙化。在正中联合处颏棘上孔直径较大,其次是颏棘下孔,最后为颏棘间孔。在颏孔前区可检出许多下颌舌侧管,部分开口直径较大、管道走行长,并且可与切牙管、颏孔相交通。下颌舌侧管是相关外科手术的潜在风险因素,在手术前建议医生利用CBCT从三维方向观察下颌舌侧管的解剖特点,避免损伤开口较大的管道或者术前充分准备止血措施比如电凝止血,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6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