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多间隙肛周脓肿在肛肠科中常见且较难治疗,在手术上至今仍没有一致共识的理想术式,传统术式为多切口放射状引流术,存在术后创面过大、脓腔引流不畅、愈合慢、易假性愈合、易复发等问题,因此,临床上不断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改进传统术式,观察“改良保留括约肌弧形桥式引流术”与“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以期在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治疗中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和治疗方法。<br> 方法:<br>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标准,选取106例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行改良保留括约肌弧形桥式引流术,对照组行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前术后肛管直肠压力学指标、术后瘢痕面积、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观察记录,汇总分析。<br> 结果:<br> 1.在性别和年龄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br> 2.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7天)、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肛管直肠压力学指标(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等方面,两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3.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14天)和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术后7天)、肛管直肠压力学指标(术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 4.两组有效率均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 结论:<br> 改良保留括约肌弧形桥式引流术和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均可有效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改良保留括约肌弧形桥式引流术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术后疼痛及近期肛门功能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