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在诊断不明原因腹水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腹腔镜探查术进行对比研究。<br> 方法:<br> 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不明原因腹水行腹腔探查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胃肠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OTES组及腹腔镜组,针对两组患者的操作成功率、诊断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br> 结果:<br> 1.共纳入8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20例)和NOTES组(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未见明显差异(P>0.05)。NOTES手术的成功率及诊断率分别为91.9%和82.2%。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及诊断率分别为95.0%和80.0%。两组间成功率和诊断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br> 2.两组患者均未因周围脏器损伤或大出血等原因转腹腔镜或外科手术。NOTES组有1例患者术后次日出现迟发性穿孔,但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NOTES组(45.0%VS21.0%,P<0.05),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NOTES组,腹腔镜组的手术费用高于NOTES组。<br> 3.NOTES组根据选择的路径分为经胃入路组(52例)及经脐入路组(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手术史等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入路组的成功率和诊断率分别为90.3%和82.6%,经脐入路组的成功率和诊断率分别为100%和90%,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及诊断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胃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脐入路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br> 4.术后诊断结果:8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中,结核性腹水53例(64.6%),癌性腹水13例(15.9%),肝源性1例(1.2%),未明确病因15例(18.3%)。13例癌性腹水中,腹膜假性粘液癌1例,腹膜恶性间皮瘤2例,腹腔神经内分泌瘤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继发性腹膜癌8例,其中卵巢来源4例,胃肠道来源3例,肿瘤来源不明1例。<br> 5.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AFP在癌性腹水组与非癌性腹水组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血清CEA存在显著差异(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iesAlbuminGradient,SAAG)在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腹水ADA(AdenosineDeaminase)存在显著差异(P<0.05)。11例癌性腹水患者,6例患者的脱落细胞学见可疑恶性或恶性细胞。<br> 6.对于结核性腹水的诊断,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50%;T-SPOT.TB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63.6%;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和83.3%。<br> 结论:<br> 1.NOTES是重要的微创手术方法,在诊断不明原因腹水方面是可行和安全的。成功率、诊断率与腹腔镜探查术相当,但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NOTES可作为腹腔镜探查术的替代方案。<br> 2.NOTES治疗中,经脐入路与经胃入路的成功率与诊断率相似,经胃入路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br> 3.不明原因腹水中以结核性腹水及癌性腹水常见,极易误诊;癌性腹水中,以腹膜转移癌多见,多为卵巢来源及胃肠道来源。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